提升道路品質 - 亮點計畫專區
新竹縣(竹北市)道路優質化及環境提升計畫
完工成果照
施工前後對比照
1、光明六路東一段2K+880(自強南北路口)
2、自強南路21K+350(光明六路東二段路口)
3、光明六路東二段3K+260右側
4、光明六路東二段3K+200右側
5、光明六路東二段3K+460左側
6、自強南路22K+200(文興路口)
7、自強北路左側20K+960
8、光明六路東二段3K+940左側
9、光明六路東二段4K+180左側
10、光明六路東二段3K+200左側
竹北市為新竹縣政府縣政中心所在地,由於鄰近新竹科學園區,加上各項交通建設陸續完成(國道1號竹北交流道、台灣高鐵新竹車站、台鐵六家車站),以及多所大專院校與研究機構的進駐,發展極為迅速,人口成長率及人口密度均高居新竹縣各行政區之首。除以國1(竹北交流道)、台1線為主要聯外交通動線外,光明六路(縣道120線)可謂竹北市境內最為重要之交通動線。
打造優質、友善的交通連結網
光明六路不僅串連多條主要幹道,連結縣政府、高鐵站等重要據點,且行經竹北市精華地區,沿線發展迅速,商業及住宅等土地使用強度密集,具指標性之道路功能及重要性。
光明六路(竹北交流道以東路段)現況路幅雖寬廣,但道路環境及品質卻存在人行道及無障礙不完善、號誌架空纜線凌亂、管線未能整合、道路景觀缺乏特色等問題;亦未能與周邊既有自行車道路網銜接,建構完善之綠色網路。
除光明六路(東一段、東二段)外,與之相交的自強南北路(縣道117線)亦為竹北市重要的道路之一,除交通連結功能外,更是連繫環島一號線、竹北市、竹北芎林、豆子埔溪及頭前溪自行車道之重要路徑。
透過道路的養護整建、人行道綠色路網及無障礙系統的設置改善、號誌共桿及標誌的整合,以及自行車道的建置,來提昇光明六路(東一段、東二段)及自強南北路的道路品質及環境美化,打造竹北市優質示範道路,並可做為後續其他道路推動道路品質提升之參考。
本計畫旨在透過光明六路及自強南北路之道路品質與環境的優化提升,打造竹北市優質示範道路。
一、透過對計畫道路的路型配置調整,建構舒適合宜的公共通行空間。
二、進行道路的整平養護,提升道路服務品質與用路人行車之安全性。
三、透過保水鋪面設計、道路空間綠化設計及景觀綠美化等,形塑綠色空間並緩解都市熱島效應。
四、規劃自行車道串連周邊自行車道路網,打造低碳生活綠色路網。
五、推動管線(纜線)下地,人手孔減量及整平,改善纜線紊亂狀況,美化都市景觀。
六、燈桿、號誌桿集中建置與共桿共構,避免資源重複,降低建置成本並美化市容。
七、人行道設施(含無障礙設施)改善,建構安全、舒適之行人步行環境。
工程效益
本計畫旨在透過光明六路東一段、東二段及自強南北路之道路品質與環境的優化提升,打造竹北市優質示範道路。計畫完工後,其預期成果及效益彙整如下,並請參見表1:
一、合理分配道路使用空間:透過對計畫道路的路型配置調整,合宜分配車行、人行及公共設施帶的適宜空間。
二、提昇道路平整度及安全性:透過道路的整平養護,增加行車的安全及舒適。
三、建構生態綠色廊道:透過沿線綠帶植栽美化,不僅可美化道路景觀,並可達成生態保育之功能;而透過透保水的人行道鋪面設計,則可增加都市保水及透水面積,減少都市雨水逕流,降低水災發生機率。
四、增加綠色運輸(自行車道)路網:透過自行車道(共用道)的建置,增加綠色運輸系統的面積,並可與鄰近自行車道路網串連,擴大綠色運輸系統的使用及普及率。
五、路燈及交通號誌標誌共桿:以用路人的角度規劃共桿設計,將標誌、號誌簡併及減桿,提供簡潔清楚的辨識資訊,並可美化市容景觀。
六、美化街道市容景觀:透過纜線地下化及共桿設計,不僅可避免纜線掉落、漏電或被超高車輛拉扯斷之危險,並可改善凌亂的都市天際線,提昇市容景觀。
七、提供優質舒適的人本空間環境:透過本計畫人行道的整體改善及規劃設計,可提供市民更為舒適安全,以人為本的通行環境。
八、打造無障礙通行環境:透過無障礙環境與設施的規劃,提供各年齡層,特別是銀髮、身障及幼童,更便利安全的通行空間。
九、形塑人文地景街道:整合道路交通、綠色人本、景觀生態及環保防災等面向,形塑具特色的市街景觀風貌。
十、道路安全及效率提升:透過路口設計改善路口運作安全及效率,透過道路斷面調整增加車道容量,以紓解交通瓶頸。
( 詳細內容請見PDF檔案 )
竹縣道路優化3D模擬動畫